戴于头顶即可洞察心思,免唤醒便知答复,此款新兴AI设备究竟是噱头抑或前景可期?

AI资讯3个月前发布 ainav
92 0

夺魂 摄思

请注意眼前这位男士,他把一个类似白色纽扣的设备贴在了太阳穴位置,接着闭上了眼睛,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你如何评价 The Verge 这个新闻网站?大约过了十五秒,他的手机上出现了一条通知提醒,打开后发现内容全是关于 The Verge 新闻可信度的信息。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这并非出自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亲眼目睹的真实场景。

这款产品名为「Omi」,是由初创企业Based Hardware开发的一款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可穿戴装置。正如您看到的那样,它可以「洞察心思」尽管当前进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该项目的创立者Nik Shevchenko透露,该设备配备了一个电极,在此研发阶段仅能解析单一信道的信息。

除 The Verge 外,TechCrunch 这家媒体同样目睹了 Omi 解读 Shevchenko 的想法并发布了相关公开资料的过程,这进一步证实了所谓的「读心术」并不是预先编排的表演。

Shevchenko 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感知何时应介入协助用户的电子产品,并具备捕捉和记忆用户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意图辨识”乃至“预见性理解”,这种技术有望革新人们与智能装置互动的模式。

这一目标或许还需两到三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达成。而即将面向公众发布的Omi,仅仅是一款智能语音设备。这款设备主要是作为项链戴在颈部。它可以连续录音,并向用户提供实用信息与见解。单次充满电后可使用长达三日,并且需配合专用的移动应用程序操作。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Shevchenko 表示,无需使用唤醒词即可启动 Omi 的内置人工智能助手以实现沟通。与 The Verge 对话时,Shevchenko 随口提到了想了解比特币的价值,片刻之后,Omi 的手机应用便将这一信息推送到她面前。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虽然 Omi 经常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在演示过程中,该应用偶尔也会突然显示通知,用户点击进入后却发现内容只是无意义的音频剪辑。

Omi 不仅能够提供信息,还能记录对话并将其转换为文本,进行摘要整理。它配备了一个应用市场,在这里可以下载应用程序来扩展其功能,比如把音频文件上传至云端存储解决方案如 Google Drive 中。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采用「不间断录音」功能势必会引发用户的隐私顾虑,为此,Omi 采取了全面开放源代码的策略,让用户能够通过公开平台追踪数据流向,并且提供将信息保存于本地的选择。

开放源代码平台同样支持开发者创建 Omi 应用程序,并且能够修改内置的 AI 模型。这种方式有利于加速 Omi 的迭代与升级进程,Shevchenko 表示。现有 5000 名先行测试者正致力于提升 Omi 的功能。

无论是 Omi 类似围棋子的外观设计,还是其持续在线的人工智能特性,都与去年推出的 AI 设备「Friend」极为相似。实际上,在最初阶段,Omi 被命名为「Friend」。Shevchenko 去年曾强烈指责 Friend 复制了他的产品概念和名称。如今他声称 Omi 和 Friend 是“截然不同的两款产品”,并认为前者仅仅是后者的“一个功能”。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伙伴

关于这一硬件的起源,Shevchenko 还分享了一个颇具趣味的故事:他成长于日本附近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在年幼时便对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充满向往与敬仰之情。多年来,Shevchenko 不断向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业界大佬发送邮件,寻求关于科技创业的指导和建议,却鲜少得到回复。

于是,Shevchenko 决定为自己创造一位「导师」,这便是如今的 Omi。

值得注意的是,Omi 当前拥有一款叫做「Personas」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输入任何人的 X 平台推文来生成该人的 AI 人格模型。Shevchenko 提到他已与基于马斯克的AI版本互动了很长时间,这个「马斯克」会为他提供指导,并且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自我总结反馈给他。

除了「读心」功能外,Omi 拥有更为宏大的目标。在 Shevchenko 看来,当前这款小巧的产品仅是构建愿景的一部分元素;未来 Omi 将蜕变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超越单一设备或应用的限制,在多种类型的装置上得以呈现。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奥米奥秘

近年来,市场上不断涌现各类AI设备,许多在推广阶段声称能够替代智能手机并革新互动方式的产品,在实际交付给消费者使用后却暴露出诸多不足,甚至简单的查询天气功能都无法顺畅实现。

怀抱着类似的宏大目标,Omi 的策略显得更加实际。在 Shevchenko 看来,Omi 被设计成手机的一个辅助工具,旨在提升工作效率,并非意图成为AI领域的革命性产品如iPhone一般。

Shevchenko 还表示公司计划用 15 万美元来推广 Omi。部分已发布的宣传视频似乎过度放大了Omi的实际能力,这在评论区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怀疑与不满。

贴在头上能读心,无需唤醒出答案,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还是未来?

当前版本的 Omi 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的人工智能录音工具,并且具备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在开源社区的帮助下,它有可能发展出更多创新的应用方式。相比那些几乎无法使用、用户只能被动等待开发商逐步改进功能的其他人工智能硬件产品,Omi 显得更加实用和灵活。

围绕Omi持续录音引发的隐私担忧,及其计划中的「读心」特性可能带来的道德挑战,在不断的更新升级中预计会获得深入探讨与妥善处理。

Omi 现已对开发者开放,并提供了相应的定价。七十美元(约合人民币 513.18 元);计划在本年度第二季发布面向消费者的版本,其售价为89 美金大约相当于 652.47 元人民币,与能够购买一部智能手机的资金相比,这款AI硬件则显示出较高的性价比。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