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商业内幕》报道称,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担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近日在巴黎RAISE峰会上发表演讲,对人工智能行业是否会经历类似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加大投入,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技术人才争夺战。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AI市场规模估值已达到1890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4.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46万亿元)。
作为多家AI公司包括Anthropic的投资人,施密特认为,观察AI行业是否具备长期生命力的关键在于硬件和芯片市场的表现。他指出,目前大型数据中心对算力需求旺盛,而英伟达的GPU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我从未见过硬件性能没有被充分挖掘的情况出现”。
在与AI行业高管们的交流中,施密特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当前行业存在”过度建设”的问题,并预计两三年内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然而,这些高管们却显得非常乐观,认为即便如此,其他人会承担亏损的风险,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泡沫心态。
另一方面,在硅谷,许多技术专家坚信强化学习链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他们认为,如果相信这些技术将成为人类进步的关键,那么当前的市场表现其实还处于”低估状态”,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对于AI行业的未来走向,施密特并未明确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但他基于自身的经验判断,认为AI行业不太可能像互联网泡沫那样破裂。在他看来,当前的形势更可能是整个产业格局正在经历一场重构。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乐观看法。华尔街对AI泡沫的讨论仍在持续。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就表示,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当前股市面临的泡沫风险可能更加严重,而人工智能正是这场潜在危机的主要推手。他指出,如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十大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远超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