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吉林日报消息,一项名为”智保黑土”的创新性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试运行。这一平台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发。作为国内首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黑土地侵蚀阻控技术智慧配置系统,该平台在黑土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项目团队介绍,”智保黑土”平台整合了海量的黑土地侵蚀退化与保护利用领域的学术资源,构建了以土壤、地形、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为核心要素的黑土保护知识库。借助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强大能力,该平台能够实现对东北黑土地的数字孪生,完成黑土侵蚀的精准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阻控措施方案。这一创新性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为黑土地保护规划、技术实施和效益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该平台已在黑龙江友谊、海伦以及吉林东辽等多个示范基地完成了试点运行。预计到2026年,这一智能系统将覆盖整个东北黑土核心区,为我国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智保黑土”平台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其智能交互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可以与系统进行对话式交互,获取黑土地侵蚀预测结果和阻控方案。借助DeepSeek大模型的分析能力,平台能够快速检索和评估黑土地侵蚀特征,并结合当地具体环境条件,生成包含工程、农艺和植物措施在内的个性化保护方案。这种因地制宜的智能决策显著提升了黑土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这一创新性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也为全球土壤保护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智保黑土”有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