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坐落着一座被称为白宫的建筑。这座建筑物曾经是新华社所拍摄过的一个图像背景。
孙兴杰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文学家。
一个星期后,拜登再次展示了他的决心,让人们大开眼界。
美国拜登政府于1月13日宣布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产品的出口管制,并扩大了其长臂管辖范围,以阻碍第三方与中国之间正常的贸易活动,并干涉其商业合作。
拜登希望在最后时刻留下更多政治遗产,除了外交上成绩参差不齐之外,“小院高墙”或许是定义拜登主义的重要方面。然而,将技术和经济议题过度安全化总有一定限度,拜登在卸任前急于采取行动不仅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不利,也引起了美国国内产业界的不满情绪。
拜登政府最新的限制规定,为AI计算数据中心所需的芯片设立了三级许可制度。这一举措建立了一个由内到外逐渐放宽的层次结构。在最内层,有G7成员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中国台湾、荷兰和爱尔兰等约18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将不受到任何限制。
以色列、沙特等120个国家属于次一级,它们将面临进口芯片数量的限制。而像中国这样的最外圈国家,则无法从美国企业那里进口芯片。
美国采取了限制措施,不仅禁止向中国等国家出口相关芯片,还试图阻止出口商通过其他国家向最外圈层国家出口芯片。沙利文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认为,这一举措为美国的合作伙伴和行业提供了明确的信息。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高科技产业已成为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议题。在这一战略中,“小院高墙”被视为象征,美国政府精选关键技术和产业,并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屏障。这种做法实质上是要切断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纽带,可以说是在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脱钩”。
半导体技术在信息时代得到广泛应用,被普遍视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产业。美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优势。然而,在“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理念下,人工智能被认为与美国的战略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美国并非仅从技术产业发展角度考虑新一轮技术进步,而是以战略安全竞争为导向采取了筑墙挖沟的措施。
在全球化的商业舞台上,企业间的竞争焦点主要聚焦在创新能力上。尽管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就不能展开合作。实际上,技术创新需要一个健康竞争的市场环境。除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投资外,企业进行创新所需成本也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并依赖市场回馈。换言之,企业必须通过盈利来为自身的创新和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芯片消费市场之一,美国多家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然而,拜登政府颁布的禁令实际上等同于限制了这些企业在中国以及其他“最外圈”国家市场的发展机会,导致企业与市场之间无法保持良性互动。
英伟达这家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表示:“新规定将对全球技术进行管控,其中包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主流游戏电脑和消费硬件中的技术。”
拜登政府所谓的建立“小院高墙”不仅声称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回流,重塑美国制造业的辉煌。然而,实际上这个目标并非易事。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一种双重“中心—边缘”模式。简而言之,美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实现了金融化进程,金融资本逐渐取代产业资本成为主导力量,制造业开始向海外转移,并且金融和科技行业崭露头角。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美国的“锈带”形成是因为失去了成本优势。这不仅使其成为美国经济的边缘地带,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与此同时,华尔街和硅谷不仅是美国经济的核心,也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然而,“小院高墙”的做法并不能弥补这种双重“中心—边缘”结构。显然,拜登政府在解决问题上走错了路子。
遏制中国、限制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并不能使美国的“锈带”再次焕发活力。全球化的核心动力在于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分工体系,以实现效率提升和福利倍增。然而,“封闭自守”的做法无疑会破坏市场合作网络。
据美国半导体协会的总裁指出,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在未充分听取业界意见的情况下,在总统任期结束前仓促出台,将对美国经济和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造成长期而严重的损害。这种产业损害势必会波及全球供应链风险,并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