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废科学”正在渗透学术领域,这意味着不法分子可以更经济地制造和传播虚假科学,对社会和科研界都构成潜在威胁。
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由AI生成的研究可能会增加证据篡改的风险,从而导致虚假研究被用于战略操纵。最近发现,这些有问题的文章已经广泛传播到网络研究基础设施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渗透到各种档案库、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相关网络渠道中。由于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在谷歌学术平台上是公开状态,即使文章被撤回,也有可能已经产生了潜在影响。
另外,由AI生成的研究成果也给已经备受压力的同行评审系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AI生成的研究结果会在搜索引擎数据库中广泛传播,这对参与在线研究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要求。否则,人们很有可能基于错误信息做出决策。这不仅是科学道德问题,也涉及到媒体和信息素养方面的挑战。
专家指出,虽然谷歌学术平台具有便捷和快速搜索的优势,但并不能与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媲美。研究人员强调,该平台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流程。这一不足已经在普通谷歌搜索结果中显露出问题,而当涉及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