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通過具體智能化讓類人機器人更加智慧

AI资讯3个月前发布 ainav
91 0

出处:《人民日報》

膝盖弯曲、深蹲,并从托盘中稳定地夹起一个重达6公斤的材料盒举至胸部高度。接着后退几步并旋转身体,以小步向左后方无人运输车的方向移动,在精确对齐位置之后,屈膝弯腰将材料盒放置到拖车上。随后转身返回托盘处,继续进行搬运任务……

踏入比亚迪位于长沙星沙的物流仓库内,可以看到两款高度为172厘米的优必选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正在进行模拟货物运输任务的轮换操作。“自从去年十月下旬进入工厂进行实操训练以来,这两款人形机器人的搬运效率已经翻了一番。从最初单个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所有搬运工作,到实现与无人货车协同作业,再到如今两台机器人联合执行任务。”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及研究院院长焦继超表示。

这并非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首次踏入汽车制造厂。之前,在极氪5G智能工厂生产第40万辆汽车的仪式上,扮演培训“质量检查员”的Walker S1顺利执行了对车标和车灯进行微米级精确检测的任务。进入新年之际,该款机器人还在其他三家工业企业中接受了进一步的实际操作训练。

在2022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参展的人形机器人只有3款;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0款,并且截至到今年已经达到了27款。截止去年的11月18日,在人形机器人的行业领域内共记录了49次融资事件,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接近十亿元人民币,总的融资金额超过了八十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数量从年初的31家扩展到了目前的80家;而全球范围内相关企业的总数已超过200家。谈及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发展热度时,国家与地方合作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显得颇为熟悉且详细地列举了这些数据。

近年来,除了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外,具身体现在技术中也逐渐升温。近期观察到一些专注于自动驾驶研究的技术人才转向了具身体验的研究领域,这使得该领域的创业和投资活动更加活跃。那么,什么是具身智能呢?它在人工智能体系中的位置如何界定?是否可以认为其最终发展方向是人形机器人形态的实现?

“Embodied Intelligence”,即具身智能,在通俗的理解中指的是将AI技术嵌入到机器人等实体设备内,使其具备类似人类的感知力、学习能力和环境互动能力。焦继超指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50年左右,主要理念是强调通过物理身体与外界环境交互来展现智能化行为。在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蓝图中,具身智能被视为唯一能够让AI技术跨越数字领域和现实世界壁垒的途径,并预计会对现实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实体表现形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指出,具身智能指的是拥有物理形态并能与外界环境互动的智能化系统,比如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车辆等。这些系统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来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并由该模型生成控制指令以驱动系统的运动,这种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基于规则或者数学算法的方法,促进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

江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开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本田阿西莫模式,这种模式重视的是硬件平台的发展,特别是在机械构造和运动性能上的提升。然而这个路线在2018年已经终止了进一步的研究;二是特斯拉的路径,则是推动将机器人技术与实体智能融合发展的理念,并强调依赖于智算设施、数据处理中心及云计算服务等AI基础设施的支持。“理想中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应当集成了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基础建设的优势。”

根据特斯拉的规划,“擎天柱”这款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将开始小规模生产,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在国内的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看来,2025年将是这一领域的“量产起始点”。乐聚机器人的第一条生产线已于12月26日正式启动运营,设计产能为每年产出约两百台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公司同样计划提升其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的交付数量。“哪家能够率先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在各种工业环境中应用的公司将可能成为市场的领跑者。”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指出,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已经开始尝试进入工业领域的工作场景,并最终目标是扩展到家庭服务市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