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将“可灵AI”输入一句诗句:“落霞与孤鹜同飞,秋水映长天无边”,即可创作出一段充满着浪漫情怀的视频。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纪录片《山海经》打造了一个神奇而和谐共存的幻想世界。西藏羚羊、甘肃雪豹以及山东临清狮子猫在当地特色乐器的伴奏下展现了各自地域文化旅游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蓬勃发展的景象……
1月12日的午后时刻
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的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第22届
在海淀区举行的文化产业对话会上
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成果
令人目瞪口呆
海淀区文化产业对话会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一场主题讨论会之一
自2013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
本次对话活动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承办方为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活动以“智绘未来: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探讨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我们邀请了专家和学者们从数智技术、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等领域进行多边跨界对话。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研究前沿发布以及嘉宾圆桌研讨等形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和新业态。
在致辞中,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慧超表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具备了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海淀区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资源,聚集了37所高校、5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6个国家科研机构和超过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这里汇聚了1.23万名人工智能学者和101位AI2000全球顶尖学者。目前,海淀区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并在算力、数据、技术、应用和生态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此外,我们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了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合作协议,在为人工智能培育和发展提供广阔平台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在文化产业方面也非常强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并连续五年占据全市比重超过50%。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海淀区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三位嘉宾分别是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孙若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马思伟。他们就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语言模型对中华美学基因的赋能以及沉浸媒体技术与文旅场景应用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演讲。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张之益、快手科技副总裁蔡雄山、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耀东三位嘉宾,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文化产业融合实践以及空间计算助力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紧接着,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屠永永宣布了海文智库的重点研究方向。到2025年,海文智库将聚焦于六个主要研究领域:中关村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海淀区在“十五五”时期打造文化强区的思路和措施、培育新型文化生产力在海淀区的作用研究、打造“西山画屏”品牌的策略研究、深入探讨海淀区演艺产业发展以及城市文明建设与秩序维护。屠永永表示:“我们欢迎各个文化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积极申报相关课题,通过汇集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海淀文化蓬勃发展,并为实现海淀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文化实力地区做出贡献。”
在座谈会的圆桌研讨环节中
10名来自大学的学生
专家来自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
就“文化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据报道,近些年来,海淀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展现出多样化的融合形式、充满活力的市场以及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
在这其中,AI频道已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启用,古籍数字化也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推动,并且外研社还发布了名为“AIGC智慧教研大语言模型”的创新产品。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个关键领域。
中国电影资料馆、抖音和火山引擎共同发起了名为“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的合作项目,其中经过4K修复的《飞鹰计划》成功入选第77届戛纳电影节的“戛纳经典”单元。
中国首次,快手可灵AI与李少红等9位知名导演携手发起AIGC电影共创计划,推出了9部全新的电影短片。这些作品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进行创作,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生数科技自主研发的Vidu视频大模型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突破是其对多样化输入的理解能力。这一突破为创作角色带来了更加细腻和真实的表现,同时也开启了视觉上下文时代。
最新消息显示,快手可灵AI基座模型近期经历了一次重要升级,其在解读和展示运动、时序类动作等文字指令方面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接下来,海淀区将专注于三个主要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首先是搭建平台。利用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作为依托,我们将建设一个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基地,并构建一个孵化平台,以加强产业培育,并大力发展文化领域的新型生产力。其次是打造品牌。我们将充分发挥AI+文化共创计划的作用,把大学生AI艺术季打造成国家级AI艺术展示平台、AI艺术人才汇聚交流平台以及AI艺术产学研对接转化平台。最后是落地场景。我们将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和措施,打造全新的AI+文化场景、试验田和首发地,在这里营造出独特而有科技感的科技文化与艺术氛围,并催生出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据海淀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