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杭州日报》报道称,杭州市教育局于8月22日正式发布《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两项重要文件。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宣布从新学期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各学段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普及型课程教学,每学年至少安排10课时。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本学期起,杭州将正式启动AI时代的“未来学生”和“未来教师”培养计划。市教育局将重点构建以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大力推进“未来课堂”和“未来学校”的建设工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加快人工智能教育的支撑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实践探索。
据悉,此次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将采取多样化形式,包括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主题项目周进行集中的课程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将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小学低年级段(1~2年级):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校园中常见的AI应用场景,学习与智能设备进行基础互动,并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还将培养保护个人隐私和遵守使用规范的意识。
小学中年级段(3~4年级):学生将根据实际学习与生活需求,在教师指导下运用AI技术获取所需资源,并尝试设计和创作简单作品,逐步提升动手能力。
小学高年级段(5~6年级):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基本原理,学习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等基础模型的结构,以及简单算法的工作机制。
初中阶段:课程将更加强调实践性,学生将亲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实际应用的完整流程。通过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如何合理使用生成式AI技术,并在跨学科项目中锻炼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贯穿整个学段。学生将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并通过实践掌握将AI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技能,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路径,标志着杭州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