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海淀区人民政府于7月11日共同发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该计划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及创新生态营造四大维度,提出了涵盖科学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通用科学基础大模型构建、新一代科学计算智能模拟软件工具研发等领域的17项重点任务。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北京市将建成首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学科通用科学基础大模型。同时,计划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目标服务用户数超过1000万,并推动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形成8个以上标杆示范案例。此外,北京还将重点搭建共性服务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学智能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的发布并非无的放矢。近年来,北京市在科学智能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例如,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覆盖90多种元素的大原子模型,其稳定性和预测性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该模型已在合金、药物小分子、半导体及高温超导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平均节省数据计算成本达90%,用更少的数据实现了更高的精度。
此外,北京市还推出了全球首个集”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该平台目前已在全国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上线运行,用户数量已突破90万人。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