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和麻省理工研究:频繁使用聊天机器人或致孤独感上升

AI资讯2周前发布 ainav
23 0

3月24日,一项由OpenAI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过度依赖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可能与社交孤立感增强以及日常互动减少存在关联。该研究发现,那些每天花更多时间与ChatGPT进行文字或语音交流的人群,往往表现出对这类工具的情感依赖性更强、使用行为更加频繁,同时主观上的孤独感也更为显著。

OpenAI和麻省理工研究:频繁使用聊天机器人或致孤独感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其初步发现已经引发了人们对聊天机器人潜在心理影响的关注。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普及,用户与这类工具的互动场景已从最初的编程辅助扩展到类心理咨询等更复杂的领域。随着开发者不断推出功能更为复杂、交互方式更接近人类自然对话的模型和语音版本,人们与聊天机器人之间形成某种”准社会关系”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加。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聊天工具可能对用户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日益加剧。去年,Character Technologies Inc.因旗下聊天机器人被指控在与未成年人对话中存在诱导自杀倾向的问题而遭到起诉,其中一名14岁少年因此失去了生命。

此次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入探索人们与ChatGPT互动的具体模式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OpenAI可信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该研究的共同作者Mohanraj Agarwal表示:”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行为背后的意义,并通过相关研究推动更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设计。”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跟踪调查了近1000名参与者一个月时间,这些参与者与ChatGPT的使用经验各不相同。他们被随机分配使用纯文本版本或两种不同的语音选项中的一种,并且每天至少要进行5分钟以上的互动。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参与者对这种技术工具的心理依赖程度、使用频率以及孤独感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每天花更多时间与ChatGPT交流的参与者,在多个评估维度上都显示出更高的情感依赖性和更强的孤独感。这表明,虽然这些智能工具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够为用户提供便利,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还发现,这种现象可能与用户将聊天机器人视为替代人际互动的对象有关。当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与机器人的交流上时,他们用于与真人社交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应减少,这可能导致社会技能的退化以及真实人际关系的质量下降。

尽管这项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其发现为未来的人工智能设计和用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人员建议,在使用这类工具时,应注重保持适当的使用频率,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到真实的社会互动中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