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际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宣布实施全新规定,重点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三大核心问题:内容质量把控、身份造假以及使用情况披露的透明度。
该平台全球音乐产品负责人查理·赫尔曼(Charlie Hellman)指出,此次新规的核心目标在于保护原创艺术家免受劣质作品、假冒行为及欺诈现象的影响。他强调,Spotify鼓励艺术创作与技术结合,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欺骗性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Spotify已开始与国际音乐标准制定机构DDEX合作,致力于开发新型元数据标准,以便准确标注哪些音乐作品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据营销与政策负责人山姆·杜伯夫(Sam Duboff)介绍,该检测系统将覆盖AI生成人声、乐器演奏以及混音、母带处理等多个创作环节。
在界定“冒充”这一概念时,杜伯夫指出,这不仅包括未经授权使用真实声音,也涵盖所有形式的伪造声音克隆技术。无论是通过深度伪造还是其他声音复制手段,任何未获授权的声音使用都将被视为违规。
为应对平台上存在的垃圾内容问题,Spotify计划在未来数周或几个月内推出自动化过滤系统。该系统将重点识别那些滥用上传机制的账号,尤其是那些通过上传时长仅超过30秒的曲目来骗取版税,或是重复上传同一首歌并稍作修改的行为。过去一年,平台已移除7500万首此类违规作品。
针对坊间流传Spotify利用AI生成音乐以规避向艺术家支付版税的传闻,杜伯夫予以坚决否认。他强调所有在平台上播放的音乐均来自获得授权的第三方供应商,平台自身并不参与音乐创作或持有版权,并会按约定向内容提供方支付报酬。
关于编辑精选歌单是否包含AI生成作品的问题,杜伯夫回应称:“我们的编辑团队始终致力于挑选能够打动听众的优质音乐。那些主要依赖提示生成的作品往往收听率较低。”他进一步表示,有关Spotify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广AI音乐的猜测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相关阅读:
-
《“AI 乐队”蹿红:Spotify 播放数周破百万,英国唱片协会呼吁政府保护原创》